花友分享:多肉植物家庭养殖经验
从常理上看,多肉植物应该是很好养的,因为它们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形态,就是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,可见其习性之强健。然而事实上却非如此,到了我们现在的种养环境下,死亡率变得很高,除了一些过冬气温上的因素外,更多的还是在平时的养护上出了问题。我个人觉得原因主要是在种植环境的变化上,即如何让多肉植物适应符合自己的种植环境。
其实大家在这方面也交流了很多经验,很多问题都应该不是问题了,如土、水、光等等,现在条件好了,土如过自己配不好,可以买现成的,只要符合透气的原则,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;水的控制在自己手上,只要管住休眠期的湿度,一般也不会有很大问题;光照就更好办了,多数多肉都能耐半阴,除非自己家的采光条件特别差,都不会有问题的。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?
通过我种植花草的经验来看(应该也适用多肉,我对多肉的种植刚开始),就是水土不服造成的!这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,我是南方人,我到北京后,会出现皮肤拖落的现象,因为气候太干了,但是过半个月也就适应了,等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后回到南方,我的皮肤又出毛病了。还有,有的朋友去舟山(都是海鲜),吃什么拉什么,吃药都不管用,一回家,不治而愈。当然,这与人的个体也有差异,就像多肉一样,有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。而且这种水土不服是很难克服的,即使你很注意,也会有很强烈的生理反应。
由此,我就想到了多肉植物。因为很多花商的植物都是从大棚里出来的,而大棚的环境,我们一般都不具备,即使我们都做到了土、水、光等注意事项,就是要出毛病。我最近看了养殖的大棚,让我想到了一点,可能是很关键的一点,而我们都不太做得到:花盆触地,吸收地气。因为他们的花盆都直接放在土上,土壤的湿气会滋养苗木,我发现很多苗木的根已经穿出盆底,钻如土壤中,有的品种介绍说是浅根系的,也一样出现这种情况。而我们如果把这样的苗木买回来养,首先面临的就是根的枯萎,你说这样多肉能长得好吗?
因为一般家庭养肉,不可能做到和大棚一样,所以我觉得养多肉,首先要解决它的“服盆”问题,即适应新的环境,当然这是需要逐步过渡的。其实大家也可以发现这一点,就是从别人家里阳台上拿来养的多肉,就是比买大棚里的容易种植,即使大棚的苗木看起来更水灵。
我发现,多肉的适应能力实在是很强的,包括耐寒能力,比书上说的要强很多。不过因为我现有的品种都很普通,也有一种无所谓的心态,不过却培养出肉肉的强抵抗力,好品种当然没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风险的:)!前段时间,家里的花都是我老爸在管理,因为所有的花盆,都放了托盘,怕水漏下去。这样一来,漏出来的水都积在盘里,相当于整个花盆坐在水里。其他的我不说了,就是一盆虎刺梅,虽然比别的多肉更抗水湿,但是作为一般的种养原则,也应该是要干一点的,而且这盆虎刺梅是用平底泥盆种的,这样一来,都有点像水培了,而且土也是一般的园土而已,但是却长得特旺,真是不敢相信啊!或许它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环境,真的干了,恐怕还不行了!
家庭种植多肉环境的探索—浇水篇
就仙肉类的品种而言,浇水是很让人头痛的事,从心理上分析,多数爱花者都有希望自己喜爱的宝贝快快长的美好愿望,而浇水就成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“最好方法”,然而这个“最好方法”却让大家尝尽了“伤离别”的痛苦。
我自己觉得,家庭要养好花,浇水是最为关键的。水是生命之源,虽然光照、土壤、施肥等都不可缺少,但是常规种养,还是水份最重要。可以说,养花的问题,十之八九都和浇水不当有关,所以才有养花“浇水要有三年功”之说。
只要能掌握好仙肉的生长期和休眠期、半休眠期的规律,浇水应该不会成为头痛的问题。当然浇水量的多少和土的配方、盆的质地等等都有关系.
以上就是肉哥哥对多肉植物家庭养护的方法介绍,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!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推荐文章
Recommend article-
最值得入手的13种多肉植物,你都攒齐了吗~
热门资讯/阅读:303 -
世界见闻 世界上最美好的肉体,都被纳马夸兰承
热门资讯/阅读:145
热门文章
HOT NEWS